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 > 你好,1983 > 第二百四十一章 话糙理不糙

你好,1983 第二百四十一章 话糙理不糙

作者:隐为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6-02 00:40:4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青储玉米,要是保管好了,储存几年甚至十几年,一点问题都没有,牲畜照样吃,营养也不会流失。

可问题的关键是,夹皮沟真没那么多地方储存啊。

在采摘山野菜旺季过后,张队长就已经组织村民挖青储窖,这又是一个大工程。

没有机械,全是人工,好几十人,干了大半个月,才算是挖了几千立方米的容量。

能把他们自己种植的青储玉米全部入窖,就算不错了。

刘青山很想摇头拒绝,可是瞧着大伙满是希冀的目光,甚至连王县长和郑红旗他们这些县领导,都殷切地望着他,刘青山实在说不出口。

沉思了片刻,他忽然灵机一动,笑容又重新浮现在脸上:“其实,不用卖给俺们夹皮沟秸秆,你们自己可以搞青储饲料嘛。”

“小刘,你的意思是,让我们也都搞养殖业,养奶牛啥的?”

魏书记最先领悟。

刘青山点了点头:“求人不如求己,青储饲料的优点,我刚才已经简单介绍,不光是奶牛,其它像什么牛马骡等牲畜,甚至是羊,就算是大鹅,都可以食用,只需要搭配少量的精饲料。”

家养的大鹅,也算是大牲口里面的。

大伙听得连连点头:好像有搞头,现在提倡大力发展养殖业,不能光喊口号。

而养殖业最重要的就是解决饲料问题,青储饲料,好像一下子就给大伙打开一扇大门。

“这玩意好搞不?”

有人已经开始急切地询问。

刘青山笑笑:“俺们请了农大的教授,进行技术指导,应该没啥问题,这玩意又不是像卫星上天,蘑菇弹爆炸那样的高科技。”

大伙也都随着哄笑起来,不是因为刘青山说的多有趣,而是他们一下子就找到出路,压抑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下来。

连王县长,都连连点头:搞青储饲料,就能解决种植胡萝卜的问题,还能顺便发展养殖业,简直是解决问题最完美的办法。

高书记说得对,这位小刘同志,还真是咱们碧水县的福星。

这时候,有人提议:干脆先去夹皮沟,参观一下青储饲料的加工情况,如果可行,他们回去也马上搞起来。

如果可以的话,在全县铺开,别说几百亩的胡萝卜,就是几千亩都没问题。

于是会也不开了,大伙纷纷坐上吉普车,没有车的就搭乘别人的,一共三十多人,七八辆小吉普,浩浩荡荡,直奔夹皮沟而去。

上午十点多,来到青山公社,拐上通往夹皮沟的岔道。

“这路不错啊,新修的,还是沙石路。”大伙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一般来说,在碧水县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连接外县的主要乡镇,修的是柏油路;次一级的乡镇和公社是沙石路,最后,通往各个大队和村里的,都是土路。

至于村村通啥的,那早着呢。

夹皮沟是个偏僻的村级集体,这都修上沙石路了?

公社的孙书记听到同车的人议论这个,就嘿嘿两声:“修这路,人家夹皮沟出了一万多块呢。”

大伙一听,也就全都不再吭声:要是能拿出钱来,谁不想把道路好好修修,关键是拿不出这笔钱啊。

拿不出钱来,那还是闭嘴吧。

新建的沙石路才通车,刘青山也是第一次跑,那感觉,跟以前还真是大不一样。

从前的土路,全是王八坑,大坑套着小坑,就算是坐吉普车,都能把人颠簸吐喽。

现在好了,溜光大道,跑起来十分平稳,速度也能飙起来。

刘青山也不由心中感叹:这钱真不白花啊。

不过这沙石路,毕竟还差了点,等条件再好点,就改成柏油路……

等车队到了夹皮沟,大伙就立刻看到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上百名村民,在村子后面忙活着,里面甚至有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

看到来了这么多吉普车,老支书和张队长他们,也连忙奔过来,然后就看到从第一辆车上下来的刘青山,他们顿时放下心来。

刘青山自然也跟着车队一起回来了,简单解释两句,然后就领着那些县领导和公社一把手,开始参观。

青储窖,就在村子后边,这边的地势最高,地下不容易渗水。

大伙先看了一个没有填充饲料的大空窖,好家伙,将近三米深,二三十米的长宽。

青储窖的四面和底部,都抹着水泥,从上面看,就是一个大水泥池子。

“就是往这里面装料的,咱们去那边的大窖看看,正上料呢。”

张队长解释一下,向这种大窖,一共是两口。

“这水泥啥的,可没少用吧?”魏书记询问道。

张队长点点头:“这种大窖,用上几十年没问题,用青山的话咋说的了,什么头子?”

张队长抓抓后脑勺,有点卡壳。

“你还特务头子呢,那叫一次投资,终身受益。”

老支书一脸嫌弃,这张队长什么都好,就是文化水平低了点。

“对对对,一次投资。”张队长满脸憨笑,惹得大伙也都莞尔。

不过想想,人家说的也挺有道理,先期投入一点,以后就不用再投钱,还是比较合算。

说话间,众人就溜达到另外一个青储窖,绝大部分村民,也都在这边忙活呢。

只见一辆辆的大马车,把湛清碧绿的玉米秸秆运回来,然后专门有人将秸秆塞进粉碎机里,

粉碎机轰隆轰隆的,往出喷着粉碎之后的渣子。

抓一把瞧瞧,粉得都挺碎,长度也就一公分多的样子,到时候正好适合牲口食用。

“这苞米秸秆是特殊品种吧,长得又粗又高。”

公社书记也都是种田的行家,他们这边主要是靠农业。

刘青山接过话茬:“没错,王教授说,是他们农大以前从毛子那边引进的品种,专门做青储饲料用的。”

“种植的时候,还可以密植,呵呵,光要秸秆,不管苞米棒子。”

王县长也适时地插话进来:“咱们以后指导农民种田,也要讲究科学,报纸上都说了,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大伙自然连连点头,然后就看到,距离粉碎机不远的地方,还有一排大铡刀,村里那些上了些年岁的老人,都在咔嚓咔嚓,铡着玉米秸秆。

“嚯,你们这个比开封府包大人的铡刀还厉害!”

孙书记嘴里还开着玩笑。

张队长连忙解释说:“秸秆收回来,不能长时间暴晒,不然水分流失太多,就不符合要求,粉碎机不够用,所以大伙就吵吵着上铡刀。”

虽然青苞米秸秆,比较好铡,可是架不住多啊,而且都要铡成一两公分长短,一捆秸秆,得铡上好几十刀,你还能觉得轻松?

对于夹皮沟村民的这股干劲儿,大伙也都服气:有这股劲头,不发家致富才怪呢?

至于铡完的饲料,则用独轮车,推到青储窖里面,一层层地压实。

大伙到窖池这一瞧,好家伙,一辆东方红链轨车,正冒着黑烟,在窖池里面来来回回的碾压。

“青储料一定要压实,才能更好的进行发酵,把那什么转成那啥。”

张队长说着说着,说到专业性的东西,就又开始露怯,那些新名词儿啥的,他真的记不住啊。

最后一着急,他直接嚷嚷道:“其实就跟咱们自个家下大酱的道理差不多,大酱要是不发,那酱味儿就臭烘烘的,一股臭脚丫子味儿,一点不好吃。”

大伙虽然都觉得有点好笑,但是话糙理不糙,还是听明白了。

这时候,刘青山也把王教授给请了过来,专业的到底不一样,王教授给大伙介绍说:

“青储饲料,最大的好处就是利用微生物发酵,主要是乳酸菌发挥作用,把这些秸秆中的淀粉转化为糖分,利于牲畜吸收。”

看到专家,大伙一个个都化身问题宝宝,围着王教授,七嘴八舌,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冒出来。

王爷爷也不着急,逐一耐心解答,从青储饲料的加工、密封、到窖池的后期管理等等,知无不言。

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中午,公社孙书记一个劲张罗,说是公社食堂安排了简单的午饭,叫大伙对付一口。

“哪有心思吃饭,我赶紧回去安排一下,派两个技术员过来学学,再调查调查,有没有愿意搞青储饲料的。”

富强公社的魏书记摆摆手,跟王县长他们招呼一声,直接坐着吉普车,一溜烟跑了。

剩下那些公社书记才回过味:这个老魏,下手还真快,不行,咱们也得先回去部署一下。

于是呼噜呼噜全都跑了,搞得孙书记很是郁闷:“俺都叫公社食堂预备午饭啦,你们这帮家伙,咋一点面子都不给呢!”

“行了老孙,不差你这一顿饭,工作要紧。”王县长安慰两句,也领着人匆匆返回县里。

他有一种预感:这次不光种植胡萝卜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且整个碧水县,只怕会掀起一股养殖热。

坐着吉普车离开夹皮沟,王县长将头探出车窗,朝送到村口的张队长和刘青山等人挥挥手。

他心里不免感叹:还真是个神奇的小山村,竟然引领整个碧水县的农业发展。

不过瞥见后面那个渐远的年轻身影,王县长心中顿时豁然明朗:不是夹皮沟这个小村神奇,而是刘青山这个福星,才是神奇的缔造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