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重生后做一个老实的村溜子 > 第六百四十三章.王美兰一声呵

重生后做一个老实的村溜子 第六百四十三章.王美兰一声呵

作者:百李山中仙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2-09 03:32:44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其实,赵军也不知道这苗大货到底能卖多少钱。毕竟他上辈子捣腾人参的时候,都是95年以后了。

而之前他和赵有财、王美兰说,这苗棒槌能卖四千,也只是保守的估测了一下。

可到了这儿,赵军却是翻着往上要。

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么?

关键是,赵军端得住架,孙启山这老江湖到现在,也摸不清赵军的路数。

而当孙启山给出一个四千五的价格以后,赵军心里就断定,这苗棒槌一定能卖到五千朝上。

至于能上出多少,就得跟这老头子慢慢磨了。

“那可不行!”赵军摇头,毫不犹豫地拒绝道:“四千五太少了!哎?老爷子,要不这么的吧,我给你让五百块钱,七千五你看咋样?”

这回轮到孙启山摇头了,他立马开口道:“小伙子,我给你加二百,四千七!”

和赵军猜测的一样,在孙启山心中,这苗大货能出到五千块钱往上。但他是花钱的主,他怕一次加多了,所以就一点点往上磨。

“呵!”听孙启山给自己加二百,赵军笑了一声,道:“那指定不行,搁家来前儿我爸都说了,少七千块钱不能卖!”

孙启山看着赵军,心寻思话了,你爸不能卖,我也得能买算呐?

这时孙启山的目光落在长条茶几上,他看了头两苗棒槌一眼,心头微微一动,抬头看着赵军,手指着那苗蹭芦参,跟赵军说:“这苗棒槌,给你算四百块钱。”

说完,孙启山又指着那苗三节芦参,说道:“这苗给你八百。这俩加那个大的,一共凑整我给你六千。”

说到此处,孙启山笑着补充道:“这可又给你涨一百!”

这是谈价的策略之一,单个不好讲价,就包圆凑整。那四百加八百是一千二,这样算来,这苗大货就合四千八百块钱,确实比刚才又多了一百。

而赵军听完,淡淡一笑回应道:“老爷子,这仨你凑整,给我八千块钱。这就顶算,我给你抹两百!”

孙启山闻言一怔,但很快就反应过来。如果按赵军定的价,那苗大货卖七千,领两苗人参加一起是一千二,总共是八千二。

而赵军管自己要八千,这么算的话,的确是给自己抹二百块钱。

想明白了这个,孙启山笑了笑,道:“小伙子,你要这么整,这棒槌我收不了你的了。”

听孙启山此言,赵军却也不慌,反而端起一旁的茶杯,到嘴边吸溜一口,茶水下肚时赞道:“好茶!”

孙启山:“……”

“嗯?”王美兰听赵军说茶好,忙也把茶杯端起,道:“我尝尝,要好喝,一会儿咱也买点。”

孙启山:“……”

赵军放下茶杯,望向孙启山,看了他一眼,然后回手把那两苗人参推在一旁,道:“老爷子,这俩到哪儿都是那个价,上下差不几个子儿。”

说着,赵军又把托大货的青苔、树皮一推,道:“这大家伙,品相也不错。咱不说别的,药用价值得老高了。就你有钱,你一年到头都够呛能收着一苗。”

“爷们儿,你这说的对。”孙启山接茬道:“那我给你的价,也不低了吧?”

赵军笑着轻轻摇了下头,然后坐直了身,看着孙启山说:“老爷子,这么好棒槌,你老给它收了,你们药店不得给你带朵大红花、上个光荣榜啊?”

“呵呵。”孙启山呵呵一笑,老眼微微眯起,从沙发上起身,把赵军说:“小伙子,你们娘俩再商量商量,我出去上前面看看。现在前边儿都是徒弟,我不放心。完了你们喝点水,我一会儿就回来。”

“哎。”赵军知道这老爷子是要去打电话,于是应道:“你老先忙,不用管我们。”

孙启山点了点头,然后特意和王美兰说:“你是这小伙子的母亲,你既然来了呢,就给他把把关。这四千八可是不少钱了,像咱这人家儿,得攒多长时间,能攒够这些钱呐?”

孙启山以为农村妇女眼皮子都浅,可他遇到不是别人,而是永安林区首富王美兰。

“呵。”王美兰嘴角微微一扯,皮不笑,肉也不笑,轻声道:“就这俩钱儿,还用攒?”

孙启山:“……”

老爷子只觉得胸口一闷,忙侧过身一把拽开门,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赵军起身把门关严,回身便冲自己老娘竖起了大拇指。

王美兰呵儿呵儿一笑,对赵军说:“早知道讲价这么费劲,给你张大哥跟如海领来好了。”

“哈哈哈……”听王美兰如此说,赵军想起了之前卖豹子皮,当即跟老娘开玩笑说:“我怕他俩忽悠完了,你该不卖了。”

王美兰一怔,忍不住笑了起来。

赵军重新坐回王美兰身旁,小声对她说道:“妈,四千八就不少了。”

“嗯。”王美兰抿着嘴点了一下头,然后道:“但我感觉那老爷子还能给添点。”

这娘俩说话的时候,就到了晌午。而他们在永安镇连吃带喝的,现在也不饿,反而悠哉地喝起了茶水。

在永安林场,午休铃声还没响,李如海就急匆匆地拿着饭盒往一食堂走来。

李如海今天不当班,属于滞留在林场的闲杂人等,此时趁着别人还没休息,他准备先到食堂打饭。

可李如海刚到一食堂门口,就碰见了韩大春。

“韩叔!”李如海喊人,并问道:“中午啥菜呀?”

韩大春笑道:“大豆腐炖土豆。”

“啊!”李如海闻言点了下头,冲韩大春摆手,道:“那我走了,韩叔!”

“咋的了?如海!”韩大春见状,忙问道:“中午不吃饭啦?你进来呗,我先给你打。”

“不得了,韩叔。”李如海摆手,道:“我上二食堂看看去,他们今天白菜熬(nāo)大豆腐。”

李如海说完,快步往二食堂而去。望着离去的李如海,韩大春无奈地摇摇头,自言自语道:“这孩子一天呐,那嘴不光能说,吃东西还刁呢。”

这边李如海没走出多远,便见迎面过来二人。当看到彼此的一瞬间,他们三个人齐齐停住了脚步。

然后就见那俩人其中一个,高挥着胳膊,一边往这边跑,一边喊道:“如海!”

“臣哥!”李如海迎着来人跑去。

而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刚离开赵军家一个礼拜的解臣。

在解臣身旁那个人,则是他大哥解忠。

“臣哥,第一眼看见你,我都没敢认。”李如海来在近前,对解臣说:“你这刚回去没几天吧?”

“啊,哈哈。”解臣闻言一笑,手往身后示意,道:“跟我家大哥过来办点事儿。”

李如海也认得解忠,忙向其点头,唤道:“解大哥。”

“哎!”解忠过来,看着李如海,笑道:“你臣哥回去,可是没少……夸你呀!就说你这个孩子聪明。”

“这倒是,呵呵。”李如海也不害臊,笑着应了一声。

这时林场午休铃声响起,李如海忙对二人说:“解大哥、臣哥,你们没吃饭吧?”

“哎呀,可别提了!”李如海话音刚落,就听解臣道:“我们哥俩十点多过来的,上食堂找赵叔,他们食堂说赵叔今天请假了。又到车队找你哥么,他们说你哥开车出去了,顺子哥也没在那儿。

完了我们又上调度找你爸,他们说我李叔开会去了。眼瞅这不中午了么?我们哥俩就寻思,上食堂来跟谁买两张饭票,先对付吃口饭。”

“买什么饭票?”李如海闻言,连忙摆手对二人说:“跟我走,咱吃饭去。”

“啊?”解忠一愣,但听解臣道:“走吧,大哥,咱俩跟如海走。”

“不是。”解忠往后一比划,道:“咱咋不上那个赵叔他们食堂呢?”

“今天吃大豆腐。”李如海笑着说道:“二食堂做别的不行,就做豆腐好吃,你们就跟我走吧。”

三人一路来在二食堂,找个窗口一起排队。而让解忠惊讶的是,李如海这孩子跟谁都能唠上。

他们从队尾一直前进到队头,李如海这嘴就没闲着,不是跟左边人聊,就是跟右边人唠。

等到窗口前,李如海从兜里掏出林场发的连张饭票,从上面撕下三张,又跟打饭师父借了个盆、借了个盔儿,外加两双筷子。

然后,李如海顺利给自己和解家兄弟都打了饭,而且还是杠尖的三份菜。

三人拿着饭菜,找了张空桌坐下吃饭。

解臣先咬了口馒头,再喝了口豆腐汤,然后忍不住对李如海说:“如海呀,这要不是你,我哥俩中午整不好就得掐瘪肚子。”

“哎呀!”李如海笑着,把右腿抬起来,后脚跟踩在凳子上,对解臣说道:“臣哥,你来找我不就完了么?”

“我可不找你了么?”解臣道:“我开车到门口,瞅是一个老头,我寻思你休班呢。”

“我今天上生产车间了。”李如海笑道:“没啥事儿,跟他们唠唠嗑。”

说到此处,李如海突然想起一事,便看着解家兄弟,问道:“解大哥、臣哥,你俩来办啥事儿啊?”

解家兄弟相视一眼,也没瞒着李如海,解忠和他讲道:“我听说咱林区新划分出来几个林班……”

“啊!”还没等解忠说完,李如海就打断道:“是不是小40那一溜啊?”

“嗯?”解臣很是吃惊,问道:“你咋知道呢?”

“他咋知道?”这时,有一位工人,左手端着饭盒,右手使筷子穿着两个馒头从旁边经过。他虽然没听清楚三人之前说了啥,但只听解忠问李如海一句“你咋知道呢”,这位工人就接茬道:“这场子有啥事,他都知道。”

“哈哈哈……”李如海哈哈大笑,冲那工人挥了挥手,然后问解忠说:“咋的?解大哥,你想包木头啊?”

解忠看着李如海,心里更惊讶了,同时点了下头,说:“是啊,我昨天听着的信儿,今天赶紧过来了么?”

“这好办。”李如海笑道:“这归那个验收管,咱晚上回家,跟我赵军大哥一说,那手拿把掐的。”

“啊?”解忠闻言,忙问李如海道:“这不应该归营林么?咋还归调度了呢?”

“一部分归营林,一部分归验收管。”李如海咬了口馒头,嘴里含糊不清的给二人解释说:“新开就不几个小林班,场里直接就都划给验收的管了。”

“啊!”这时候的解忠有些将信将疑,他不知道李如海的厉害,难怪有些怀疑。

而此时的李如海,端起饭盒吸溜一口汤,把嘴里的馒头送下,然后对解忠说:“解大哥,你要听我的,你就一堆儿包俩小林班。”

说着,李如海把手里筷子一调,使大头在桌子上划个小圈,道:“这是小44。”

然后,又在旁边紧挨着画了一个圈,道:“这是小45,俩小林班就隔一道沟,那山场木头全合行合趟,坡不抖不平嘎嘎好干活!”

说到最后“嘎嘎好干活”时,李如海直咧嘴,以此来突出自己言语的准确性。

“这个……”解忠闻言,不禁有些心动。

窦保国没下台前,跟上头放了大话。虽然他现在下去了,但窦保国当时是永安林场的生产场长,他在任时说的话依然有效!

因为那不是他一个人的军令状,而是整个永安林场的军令状。

所以,在冬运生产即将开始前,周春明亲自挂帅,带着山场技术员实地考察,发现现有的林班达不到完成任务的要求。

于是便又划分出几个小林班,正常的大林班能采伐两到三年。而小林班,只有一年。

但这些小林班,就像李如海说的那样,山坡地势不陡不平,方便爬犁上上下下。木头合行合趟,又方便放树、打枝。

虽说只能干一年,但保准挣钱。

所以,解忠动心了。今天天不亮,他就跟着解臣从岭南过来,找人带着他们兄弟去看了山场。当时解忠就看中了44和45这俩小林班,想从中选择一个来承包。

就在这时,李如海道:“解大哥,咱不是外人。我跟你说了,你赶紧地把这俩小林班都包到手。你别忘了,今年过年晚!”

“哎呀!”解忠惊呼一声。

李如海又道:“今年2月17号才过年,你现在回去多码俩人,能干四个月好活儿,这得挣多少钱呐!”

李如海之言,听得解忠眼睛发亮。

而李如海说的,却是句句在理。当然了,这些不是他想出来的,而是那些工人闲聊天的时候,他跟着听来的。

“大哥!”解臣按了解忠手臂一下,小声道:“都这时候了,你还上哪儿招人去?”

解臣的话如一盆凉水,给解忠浇了个透心凉。他们来岭西包楞场的人可是不少,而把头来的时候也招了不少人。

现在村里剩的劳动力,都是不能离家的,要不然早都找活干了,还能等到现在么?

而解臣本就是临时起意,再加上身边有一些兄弟,想着拿下来一个小林班。可要是两个,那他就真干不过来了。

这年头,在林区承包楞场也不是开玩笑,那都是要跟场子签合同的。到时候完成不了任务……可是摊上大事儿了。

但就在这时,一旁的李如海笑道:“哎呀,臣哥,这算啥事儿啊?人不有的是么?实在不行,咱像别的楞场勾搭去呗!”

听李如海此言,解忠转头看向了解臣。

而解臣一拍大腿,笑道:“我才想起来,我张大哥还在家闲着呢!我听他说过,他搁山上认识的人多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