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重生后做一个老实的村溜子 > 第八百九十三章.张来宝的小黑熊暴露了(10月加更33/41)

重生后做一个老实的村溜子 第八百九十三章.张来宝的小黑熊暴露了(10月加更33/41)

作者:百李山中仙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9-02 23:43:25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小43楞场,西边套户窝棚。

马蹄灯昏暗的灯光下,张援民围被而坐,翻着手中的小人书。

在赵军的帮助下,解忠一起包了两个林班,雇佣了两帮套户。

由于人多,这些套户住一个窝棚住不下,于是就分开住两个窝棚。

俩窝棚都是面南背北,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

东边那个窝棚里,住的都是解忠他们向阳屯来的人。而西边这个窝棚,都是张援民找来的人。

向阳屯那些套户,全是解忠的屯里屯亲,解忠不好意思自己住把头窝棚,于是他带着解臣和那些套户一起住。

这样一来,他那把头窝棚就空出来了。今天解忠跟张援民说,让他过去住,毕竟那单独的窝棚条件能好一些。

但张援民拒绝了,他说自己要深入群众、与民同乐,于是就住到了西窝棚里。

他们这个窝棚有三十多人,晚上都睡在一张大通铺上。

不得不说,这帮人才来了几天,这窝棚里的环境就已经很不好了。

可张援民不挑这个,这帮人也敬重他,让他睡最热乎的炕头。而在他右手边,挂着一盏马蹄灯,也是这窝棚里唯一的光源。

“老张啊!”这时,挨着张援民的蒋金友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地眯着眼睛,小声道:“差一不二地睡觉吧,明天有工夫再看呗,这点灯熬油的是干啥呀?”

“也是哈。”张援民合上那本《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口中嘀咕道:“时辰也不早了,我也该歇息了。”

说着,他起身准备把马蹄灯摘下,然后送到门外去。

这灯正常就应该放在窝棚外的门旁,一左一右各放一盏。

“大哥!”可就在这时,张援民听到有人叫他。

想当初张援民在77楞场立棍,跟他住一个窝棚的那些人都叫他一声“大哥”。要不然,张援民也不能给解忠拉来这么多人。

“唉呦!”忽然,蒋金友惨叫一声,起身就给了马晓光一杵子。

这马晓光和蒋金友之间隔着三个人,与张援民就隔了四个。此时他从这些人身上向张援民这边翻,刚才一不注意就压到了蒋金友的脚腕。

“大哥!”马晓光凑到张援民跟前,小声说道:“我有个事儿想跟你说。”

“说呗,兄弟。”张援民道。

这马晓光不是别人,当初正是他给张援民提供了那头黑熊的消息,然后与蒋金友、李远、李伟一起随张援民撞杀黑熊。

此时,马晓光小声对张援民道:“咱们南头那边是42楞场吧?”

“42……”张援民琢磨了一下,道:“对,再往那边是42大班么。”

“嗯。”马晓光点头,说:“就大前天,咱们不跟那爷们儿上林场去了么?”

“啊!”张援民知道马晓光说的爷们就是赵有财,他们那天赶着爬犁,帮赵有财给野猪送到了林场。

马晓光继续道:“完了我们回来前儿,不去扒他给我们的那个野猪吗?”

“嗯呐。”张援民道:“那猪,你们不卖给解忠了吗?咱晚上吃的不就是吗?”

该说不说的,解忠对他们这些干活的是真够意思。

“是,但我要说的不是这事儿。”马晓光道:“我们扒完野猪往回走,看着我一个以前的屯亲。他姓刘,他们家是后来才搬走的。以前我们两家搁生产队前儿,住一个屋里。他妈跟我妈,俩老太太论干姐妹儿。”

58年有了生产队,那时候一帮人到农场吃大锅饭。有些地方还给盖房子,但由于条件困难,那时候生产队的房子跟他们现在住的窝棚没什么两样。

一张大炕能睡三十多人,肯定不能只住一家。所以那一间房子里,一般都住四五户,有的甚至能住七八户。

因为是吃大锅饭,平时也不用自己开火,所以这屋里就是睡觉。

而这三十多口人躺一张炕上,男女老少都有,还不是一家人,怎么办?

好办,两户人家之间拉一个布帘,以此分开一家一家。

年代不同。

这要放到二十一世纪,谁也不能答应。可在那个年代,这种模式一直持续了很多年。

都在一个屋檐下,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但那时候很少有太矫情的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淳朴。

当然了,相处不融洽的,肯定也有。但要是处得好了,那可是真跟一家人似的。

这时,马晓光接着往下说道:“他看我们往出整野猪,就帮我们往爬犁上整,完了还跟到咱楞场来了。”

听马晓光如此说,张援民就懂了。那姓刘的一路跟过来,是想要块野猪肉走。

马晓光手往身后一比划,对张援民道:“那前儿他们还都没上来呢,这窝棚也有地方,我就留那刘春辉住了一宿。”

“啊……”张援民咔吧两下眼睛,问道:“咋的?他想来咱这儿干活呀?那这好办,我明天跟解把头说一声就行了呗。”

马晓光磨叽半天了,张援民猜他是这个意思。而他也不是大包大揽,因为只要是楞场,就从不怕干活的人多。要有愿意来投奔,那可是太好了。

“不是,不是。”马晓光忽然回头瞅了一眼,见那蒋金友已经睡着了,旁边又没人往这边瞅,他才小声对张援民道:“晚上我俩唠嗑,他跟我说个事儿。”

说到此处,马晓光顿了一下,又补充道:“他知道有俩黑瞎子!”

“嗯?”刹那间,张援民的眼睛比那马蹄灯还亮!

“在哪儿呢?”张援民一把抓住马晓光的手,问道:“那俩黑瞎子?”

“在他们42楞场后身的山上。”马晓光小声道:“是他们把头养的。”

“养的?”张援民一脸惊愕地看向马晓光,心想这永安林区除了我兄弟,还有这么恶的人呐?

“嗯!”马晓光重重一点头,道:“俩二年的黑瞎子,都一百三四十斤。”

“俩二年的黑瞎子……”张援民皱起眉头,追问道:“他们把头叫啥呀?”

“叫啥不知道。”马晓光摇头,道:“我听说姓江。”

“家是哪儿的呀?”张援民又追问一句。

“家是望奎的。”马晓光道:“跟我那光腚娃娃,他俩是一个村儿出来的。”

“望奎?”张援民道:“不是咱们……”

说到一半,张援民想起这马晓光是岭南人,忙改口道:“他们也是岭南过来的呗?”

“嗯呐!”马晓光点头,说:“他们那村儿搁我们东头往过走,得二百里地。”

“不是……”张援民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的所在,继续问道:“他一个岭南的,咋跑我们这边儿养黑瞎子来了呢?”

“他是帮人家养的。”马晓光说:“是他的一个亲戚家……”

“亲戚?”张援民眼前一亮,顿时就明白是咋回事儿了。

果然,马晓光道:“他那亲戚吧……也是这林场的,好像也是厨子。”

“呵呵。”张援民闻言一笑,抬手打断马晓光,道:“你不用说了,兄弟,我知道是谁家了。”

说完这句,张援民忍不住乐了:“呵呵呵……”

这大晚上的,夜深人静。

他这一呵呵,旁边熟睡的蒋金友一个激灵,睁眼、抬头时看到了坐在那边傻笑的张援民,不禁骂道:“你特么赶紧死觉得啦,我们明天还得早起呢!”

被他呵斥,张援民也不生气,而是凑到马晓光耳旁,小声说道:“那俩黑瞎子现在搁哪儿呢?你知道吗?”

张援民晓得一点,就是那俩黑瞎子既然被安排在了山里,那它们是肯定要冬眠的。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那俩黑瞎子肯定不会在42楞场里。要不然别说黑瞎子冬眠睡不消停,就连牛、马进出都受影响。

牛、马一闻到有黑瞎子的味儿,顿时就得毛,等着出事吧!

“就说搁他们楞场后身。”马晓光道:“具体在哪儿,他也不知道,反正说是搁一个树仓子里头。”

说到此处,马晓光又补充一句,道:“这俩都搁那一个里头。”

“啊……”张援民嘴角微微上扬,既然是人给那黑熊安排进树仓子的,那么这个树仓子一定是特殊的。

“那啥……”马晓光有些不好意思地对张援民开口,道:“大哥你看哈,就这样的黑瞎子,咱给它打了,坏不坏规矩?”

“咋打呀?”张援民歪头,在昏暗的灯光下,他那双眼睛乌黑锃亮,盯着马晓光道:“兄弟,这个事儿看你咋办?你要是跟那个人,你俩里应外合,这就不叫人事儿。”

张援民此言一出,马晓光脸瞬间红了。张援民说的没错,如果是那样把那俩黑熊打死,马晓光的那个屯亲就属于吃里扒外,这种事不管放在哪儿都让人厌恶。

而这时,张援民淡淡一笑,握着马晓光的手,说道:“但兄弟你放心,咱们没有他通风报信,你大哥我也能把这黑瞎子仓找着。”

说完这句,张援民又补充道:“要是这么整,这就是山财,啥忌讳没有。”

“嗯?”马晓光闻言有些欣喜,又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大哥,这么大山场,那么老多树,你上哪儿找去呀?”

“这你就不用管了。”张援民笑道:“山人自有妙计!”

“大哥。”这时,马晓光又道:“这仓子要能找着,咱也别自己捅咕了。我看那赵技术员今天过来了,他有枪、有狗的,咱们让他去呗。”

说到此处,马晓光还主动提到了分配问题,道:“这事儿吧,兄弟就是当唠嗑跟你说的。大哥你要真找着这个仓子,那是你的本事。到时候那赵技术员杀下熊胆,我也不跟你们分,你能给我整点黑瞎子肉就行。”

马晓光这话说的确实在理,张援民闻言一笑,道:“兄弟,你就放心吧。到啥时候,我张援民也不是财黑的人,亏待不着你。”

“是,是。”马晓光连连点头,道:“这我知道,完了就是……”

说着,马晓光忽然迟疑起来。

“嗯?”张援民一怔,忙问道:“说呀?就是啥呀?”

“就是……”马晓光瞥了张援民一眼,小心翼翼地道:“不管咋的,你都别自己捅咕这仓子,兄弟还跟你没处够呢……”

“你这是什么话?”马晓光话没说完,就被张援民生气地打断了,什么叫没处够啊?你说我要死啊?

“大哥,兄弟没别的意思。”马晓光小声道:“你要捅咕黑瞎子仓,你家我嫂子……”

当张援民听到马晓光提起杨玉凤时,整个人也是一愣,然后就听马晓光说:“她又得给你整回去。”

听他这话,张援民重重地呼出一口气,撇嘴看向马晓光,然后微微昂首道:“行了,赶紧睡觉吧。”

……

第二天,也就是1987年11月16号这一天。

早晨四点多钟,赵军就被小猞猁拱了起来。

它那小身板,按理说是整不动赵军的,但架不住它趴在赵军枕头旁,不断地使鼻子在赵军脸上拱。

赵军皱着眉头从炕上坐起来时,那小猞猁从炕上蹿到了地上,跑到门口回身冲赵军叫了两声。

赵军穿好衣服起来,到门口抱上小猞猁拉门出去。

此时外屋地里点着灯,一张靠边站桌支在碗架前。赵有财、王美兰两口子,都坐在桌前忙活着。

王美兰正拿着针线,在缝白纱布做口袋。而赵有财,正用手捏着棉花,不停地蘸黄油纸上的猪砂。

暗红色的猪砂被棉花蘸过,有的沾在了棉花上,而在赵有财将棉花上的猪砂拨下后,他手中棉花竟然染上了些许红色。

“爸。”赵军凑到跟前,好奇地问道:“这是干啥呢?”

昨天他回来,就把猪砂从野猪肚子抠了出来,然后摊在一张黄油纸上,放于高处让它阴干。

“你得把水分蘸干了,完了给它装纱布兜里吊起来。”赵有财白了赵军一眼,跟他说了储存猪砂的方法,然后又小声嘀咕道:“啥也不懂。”

被赵有财怼了一句,赵军呵呵一笑,也没在意。他是真不懂,因为他上辈子没打着过这玩意,也没见过别人打着过。

这时赵军伸手拿过窗台上的饭盒,这里面装的是改刀切条的生野猪肚儿,这是给小猞猁留的伙食。

赵军不在意,可王美兰不干了,平时不搭理你赵有财,但你蹬鼻子上脸说我儿子可不行。

“嗯。”王美兰瞥了赵有财一眼,笑道:“你懂,你没打着过,那当啥用啊?”

赵有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