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现言 >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 第13章 半圣强者:吉益东洞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第13章 半圣强者:吉益东洞

作者:木子李大湿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5-03 11:24:5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王老头一看来人,脸色有点变了,不对呀,她应该在海外交流医学院呀,怎么会到这里的呀。

“月池呀,你是日本来的交换生,你们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按道理说这不是你的课程呀。”

这个女生站起身对着大家一个标准的90度鞠躬。

短裙随着弯腰微微翘起,从李介宾的角度甚至能扫到一点点边缘。

好像是白色的胖次?

啪,王映骄偷偷甩了他一书本,流氓!往哪儿看呢!

“我是听说今天会有很精彩的演讲,前来旁听的,没想到超乎意料的精彩呢,所以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想要讲一下,拜托王老师跟大家给我这个机会。”

班里同学感觉有点新奇,第一次看到国际友人学中医呀,这算是走出国门了吗?

王老师有点无奈的说:“想来讲讲的话就讲讲吧,也算中日相互交流了。”

“哈依!”

班里的学生都好奇的看着这个日本来的女生,见到她的校服短裙长筒袜......几个男生已经思想开始分叉,往剧情方面发展了。

日本妞走上讲台,用熟练但带着一点口音的汉语开始讲述道:“大家好,我是来自日本的交换生汤本月池,听说我们班今天有讲张仲景,特别来旁听学习,但是听到了这位同学讲张景岳也一样精彩,所以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日本的汉方医学家,请多多指教。”

又是一个标准的鞠躬,然后开始说:“我要讲的是我们日本很厉害的一位医学家,吉益东洞...”

王老头听着态度已经开始严肃起来了,日本的中医发展很昌盛,虽然民族自尊心不想承认,但是以国足的名义摸着良心说话,其实是比国内跪着讨饭的中医们发展的好太多太多。

而吉益东洞是影响了日本几个世纪的医家,关键是…他的后辈们,对国内中医经方派的影响很大很大。

李介宾听到这个名字有点陌生,突然反应过来,好家伙,东洋的吗?他爷爷没教他国外的中医呀,这触及到他知识盲区了!

“吉益东洞所处的时期,是时方派在日本最流行,也是日本庸医最多的时期。”

“16世纪,大概是中国的明代,‘时方派’开始传入日本,在日本被命名为‘后世方派’,因为时方用着简单,所以很多医生为了方便都开始使用,导致时方派在日本获得了大量的拥趸。”

明代?那不就跟张景岳差不多一个时代嘛?王映骄作为女生有点思维发散,这日本小蹄子是冲我来的?

“后世方派在着书立说时,习惯在方剂之后,加上一段自己对这个方剂的理解,并引经据典——一般是引用《黄帝内经》的说法来佐证自己的说法是正确的。而经方派《伤寒杂病论》则从来没有将用药的思想、引据出处等等注明,甚至医圣张仲景对病机的叙述也是非常不清晰的,让人不能特别明白。所以在后世方派流传于日本,并越来越盛行时,他们将自己的名字命名为‘溯宗派’,意即‘我们才是真正的追本溯源的中医’,反过来打压经方派,将经方派改名为‘伤寒派’。”

台下的同学一开始是听不懂的,但是听到这里开始自我理解起来,张景岳不就是明代的?这日本妞啥意义?我们刚刚讲了个明代的,她也要讲个明代的。

由于某些历史原因,虽然是日本小美女,但是大家看她的眼神开始有点不对了。

“但是因为时方派用药简单,这就造成很多入门者,学上很短一段时间,背诵不多几个药方,便觉得自己学有所成,便去开医馆。这样的庸医越来越多的混入汉方医行业,使得当时的日本汉方医疗效越来越差,但是越来越会讲理,他们往往引经据典,来佐证自己的方剂是正确的,哪怕这个药服用之后根本没有效果,也能用经典来让患者相信他们的话。”

有人在下面小声嘀咕道:“虽然我治不好你的病,但是能让你死的清楚?这......怎么感觉你们熟悉呢?”

“这不就是最近调侃西医的嘛,中医让你糊里糊涂的好,西医让你明明白白的死。”

“为什么她一直在说汉方医?汉方是什么?”

“不知道呀。”

汤本月池有点反应过来,然后可爱的侧头一笑说:“斯密麻赛,在日本,我们称呼中医为汉方医学。”

已经有同学反应过来,中医在国外不叫中医吗?汉方,还好吧,不叫日医就行。

王老头苦笑,这帮小子,怕不知道,国外某国家有自称韩医的存在。

但是他还是继续看着月池在上面讲,经方吗?这些年日本很多理论传入国内,对国内的经方派影响很大。

京城已故的胡老,还有紫金南如日中天的黄老…其实也还没老,但是实力声望已经值得尊称一声黄老了,更难得正值当打之年,真是令人羡慕,这个年纪就已经有了问鼎国医大师的实力。

还有最近的娄家,都是受汉方医学影响极深的存在。

这些经方大家伴随着中医药的兴盛,已经形成了很大的浪潮,他们想……

“吉益东洞,世代以金疮、产科为业,因闻祖上乃一代名族,故欲重振其雄风。遂习兵书、驰马弄剑,对于祖父相袭的医业毫无兴趣。年长一事无成,从家传之方中采择二三有奇效者,而置其他于不顾,专心于内科之研究。”

“遍阅《素问》、《灵枢》以降百家之书,到了30岁时又大有所悟‘万病唯一毒,众药皆毒物,以毒攻毒,毒去体佳’。有了‘万病一毒’的学说。他极力反对当时医家普遍习用的中国宋明医学,为了弘扬自己的学说,来到京都以‘古医道’为旗号开业行医。与其他崇尚古医方的同道研习《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王映骄的脸色已经有些不好看了,而这时候有意无意,台上的月池往这边看了一眼,可爱一笑。

“东洞50岁时,选《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所载张仲景的药方,加以分类,编成《类聚方》公诸于世。世人由此始明古医方的方意。然后又从中择出173个药方,附上论证治效,是为《方机》。此乃其门的“方鉴”,目的在于阐明:在张仲景的药方之外,无可取之方也,又就当时所用药物,推其实际功用、究其药物之能,做成一书名《药征》,成为经方派的代表人物。”

“吉益东洞成名后,认为当时的日本医生,都是‘阴阳医’,与看相、占卜等同,在他认为,看病就是看病,不需要让患者读一遍黄帝内经,不需要让患者知道你的方剂出自何处,患者关心的只是疗效而已。”

“他采取了一个比较极端的方式,踢馆。他几乎踢遍日本所有医馆,将时方派赶出了日本。”

月池不怎么流畅的汉语带着有些饶舌的口音,总给人一种淡淡,悠然的感觉,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

台下学生一阵哗然,原来学医还能踢馆呀,不对,这种风格果然是本子能干得出来的。

“而在他的《药征》一书中.....”

恰好此时下课铃声响起,王老头出言打断了她的话。

“好了月池同学,你讲的很好,下课了,要不然我们休息一会儿,一会儿再继续吧。”

月池鞠了一躬然后走了下来,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偏偏坐到了李介宾过道旁边的座位上。

“这位同学?能不能把我的书递给我?”

李介宾认真看着手里面的书,又被喊了一声才反应过来,然后把书递给了月池。

那本书是之前放在月池桌子上,然后在讲的时候被王映骄拿过来给李介宾看的,书名《药征》,作者:吉益东洞。

王映骄气呼呼的看着她,结果又是回了个可爱的笑脸,更气了,然后问李介宾,你看出来什么了吗?

李介宾还是没反应,但是脑海中已经勾画出了那个坚定的身影,纵观中华医药历史,能有如此魄力,如此才智的人也是寥寥无几,此人……竟然是个日本人?

他开始有些茫然了,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意识到,他其实仍是个大一学生而已。

身为祖传中医,背靠祖荫,从小苦学百家经典固然领先于他人,但天下英雄何其之多,要知道,他的历代祖先也不是靠着一两张祖传秘方混到今天的。

凭借丰富的医学知识积累加上刚刚翻阅的书籍,他似乎预见到了月池被打断的话。

休息了一会儿,月池重新站在讲台上继续说起了《药征》。

“吉益东洞将一些辨证方式一句挑灭,例如在治疗黄疸型肝炎时会用到的‘茵陈’,以中国的观点来看,茵陈蒿之所以能退黄,是因为‘清热利湿’。”

王老师跟李介宾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台下同学才刚学完中基,根本不懂这对于传统中医药理论是何等颠覆。

“但是吉益东洞在《药征》一书中,则对这种说法强烈批判,他的观念中,认为茵陈之所以能退黄,是因为他退黄,医者只需要知道他退黄就好了,至于他如何作用于人体以内,医者不需要去关心。”

“他的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日本现代的汉方医,如今日本的汉方医在医理上,是直接学习西医的医理,只看症状用药,黄则退黄,热则退热,汗则除汗。”

李介宾有点沉默,这是经方吗?不对这不是经方,这是,汉方医学?

王老头有点无奈,看着台下一群懵懂的学生,心里想,这是学你的老祖宗踢场子吗?可他们还都是学生呢,要踢,去学术会议上踢去呀。

今天就这样结束吧,本来还想着……

然而事情发展往往充满了意外与惊喜,就在王老头打算开口的时候,一个声音传来。

“老师,下一个我来讲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