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现言 >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 第14章 天纵奇才李东垣(介宾)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第14章 天纵奇才李东垣(介宾)

作者:木子李大湿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4-05-03 11:24:5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老师,下一个我来讲吧。”

李介宾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来了主动表现的冲动,这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他一直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在一个中医药大学,跟一帮子菜的基本常识都不懂的中医初学者处在一起,处处保持着克制,这不是低调这是什么(′-ω-`)。

除了上次耍了唐老头一次,但是那是有人主动挑衅。

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这次为什么要主动站出来。

他想起了自己在家里时,爷爷的教诲,所谓中医,其实是现在的说法,在过去,医生就是医生,哪儿还有那么分那么多说法。

但是时代变了呀,爷爷有些落寞的表情当时他不完全懂。

王老师其实有些犹豫的,他觉得李介宾是个好苗子,年轻人总会有些年轻气盛。

但是看到李介宾那炙热的眼神,心里又想:不年轻气盛还叫年轻人吗?

“好的,那就由李介宾同学上来讲讲吧!我们热烈欢迎。”

月池下台与李介宾交错而过,眼神交流,她小声说:“李君是要讲医圣仲景吗?”

李介宾没有回答,走到了讲台上。

他看到了王老头热切的眼神,又看了一眼下面期待的同学,王映骄甚至给她比划了一下。

身为祖传中医,外人往往误解,所谓家传,岂是抱守残缺之辈!

“刚刚听两位美女讲的都非常好,更难得还都是来旁听的友人。”

同学们有些羞愧的低下头,有些后知后觉,自己中医一班的课,却接二连三被外来人站在讲台上秀了一脸。

“我呢,给大家讲一下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

“与很多名医一样,李东垣并不是一开始就学医的,他少时家母病重,重金求左右‘名医’均不能治,文献记载‘温良寒热,其说异同,百药尝备,以水济水’,最终其母连得什么病都不知道就去世了,李东垣悲痛欲绝,专门找到了当时‘易水派’的创始人张元素,花重金要学他所有的医术!”

“张元素落榜后,转而学医,尤其刻苦攻读《黄帝内经》,传说他晚上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在中医界都是很有名的,他梦到有位神仙剖开了他的胸口,把一本《内经主治备要》放进了他的胸口里,从此《黄帝内经》无所不会。”

下面的学生听到觉得不可思议,这张元素有金手指!

李介宾看了一眼月池,你说《黄帝内经》无用,去证存药,我就给你来个大的。

“李东垣求学数年,学尽了张元素的医术,然后回到老家,当了个税务官。”

“他学了那么久,回去没当医生吗?”有个学生忍不住打断道。

李介宾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李东垣出身官宦家庭,数年学医只为孝道,假如一生平稳,那么也便罢了,可能也就没有什么金元四大家了。”

同学们一想也对,然后眼巴巴继续听李介宾往下讲。

“但是在他任官途中,当地起了瘟疫,就是很有名的大头瘟,当地名医无救,他组织救灾,以一个普济消毒饮活人无数,自此,李东垣开始声名鹊起。”

李介宾说到这里,看了看台下认真听的月池。

“病人来看病,他总是先诊脉,辨明脉象,而后进行诊断,告诉病人他们患得是什么症,然后从医经里引出经文,加以分析对照,证明自己的诊断与医经的论述完全一致,直到把病人说得心服口服了,才拿起笔出方。”

王老师心里给李介宾点个赞,这算是明确反对之前月池说的“阴阳医”了,你们日本的医生水平菜,别赖到我们中医理论头上。

看看!李东垣看病不仅讲的清楚,而且治的也好!

月池依旧一副可爱微笑的样子,脸上看不出她在想什么。

“李东垣的学术思想来自于张元素,而张元素的学术思想来自于《黄帝内经素问》。”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河间自己生病,医者不能自医,而张元素却一剂药就把他治好了,后世写出《本草纲目》李时珍称赞张元素:灵素之下,莫过此人!”

“什么意思呀?”台下学生继续发问。

李介宾傲然一笑:“李时珍赞美张元素,感叹从《黄帝内经素问灵枢》之后,能把药用明白的,就只有张元素一个人而已。”

“李东垣名方很多,其补中益气汤更是传千古,很多人不理解这个方,不明白什么叫‘甘温除大热’。”

一脸黑眼圈的唐老师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门口,跟王老头站在了一起,听到李介宾说:“《黄帝内经》乃是中医之祖,万法源头!谈中医怎么都绕不开《内经》,真绕开了,那也就不再是中医了。”

这小子虽然顽劣,但悉心调教,也不失一个可造之才。

“可惜太多的人只是读了个皮毛,天天空谈玄理,脱离了实际。”

唐老师脸一下子红了,他收回刚刚的话,这小子!朽木不可雕也!

但是他也忍不住好奇,李介宾要讲点什么。

“你们知道什么叫上火吗?什么是火?”

同学们觉得这还不简单,我现在就很上火,脸上还起痘痘了,但是话到嘴边就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

李介宾看向下面,一字一句的说:“气有余,便是火!而壮火食气!”

王映骄浑身一震,突然想到前几天姥爷喝鸡汤结果流鼻血的事情,原来如此!可是既然如此,补中益气汤是补气的,明明可以助火,又怎么能除热呢?

下面的同学也想到这一点,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月池没了方才的笑意,开始表情严肃起来。

而王老头看着一脸心痒难耐的唐老头嘴里嘀咕道,快说,快说呀!

仿佛在回答所有人的疑问一样,李介宾说道:“《黄帝内经》云:脾胃不足,阳气不足,阴气有余。”

“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必然有一方损耗,倘若脾胃亏虚,元气不足,则火邪就会乘虚而入,生大热,所以补中益气汤不用清热解毒,而用补气升降之法,全在于守卫脾胃。”

“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李东垣用药讲升降浮沉补泻法,他说脾胃与其他脏不同,其他脏是补泻,而脾胃独升降。”

唐老师听得如痴如醉,“原来《黄帝内经》里的‘壮火食气,气食少火’还能这么应用,居然是这样应用的,这小子.......真有你的。”

而一边的王老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李东垣的“阴火”理论在学术界都是个备受讨论的话题,有很多人反对李东垣的学术思想,但奈何千年以来,李东垣的方子效果就是好......没想到居然可以如此解释,为什么这不是学术会议!他如果在中医学术会议上演讲,该多好呀!

“这小子就是那个李介宾吗?”刘老头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凑在了这儿,三个经典教研室的教授居然都在听一个大一小子讲课,要是传出去,绝对能让人瞠目结舌。

“病从口入,百病皆由脾胃生,所以辛甘温补中升阳,劳者温之,损者温之,温能除大热。正因为有如此学说,所以李东垣名列金元四大家,被称为补土派,影响深远,直至今天。”

“啪啪啪!”

在学生们还在思索的时候,王老师率先鼓起掌来,随后掌声如雷鸣一般,吓得隔壁教室以为地震了一样。

同学们看到门口站了三个老头,有一个不认识,还有一个是上次来找茬被打脸回去的唐老师,就属他鼓掌鼓的最用力,脸都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