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225章 婚宴来客显人脉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25章 婚宴来客显人脉

作者:无相黄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8:04:1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对于杨天生的问题王文龙回答道:“浙党权力能不能拿稳,可以看看这几年的人事变化。”

杨天生他们经常要疏通关系,不知一年要送多少钱到江浙那边,他们对于朝廷局势也有各种分析,但都是听些小道消息,而王文龙的分析则是直接从权利根底上展开。

联想到这几年首辅赵志皋被骂的狼狈不堪的境遇,而沈一贯当年和阁老张位一起保举杨镐,杨镐朝鲜大败,阁老张位被人喷成了筛子,沈一贯却能安然不动,杨天生觉得的确似乎就是王文龙所说沈一贯有浙党保驾护航的原因。

赵志皋已经七十八岁,这四年间不断请病假,看模样是活不了多久了,他一死沈一贯自然上位,照王文龙所说这几年浙党就将如日中天。

至于王文龙认为浙党的权力还抓不稳,杨天生不以为然,首辅是浙党的人,各部权臣之中又有许多浙党的位置,这还不是权倾朝野了吗?

王文龙看到杨天生高兴的模样,知道杨天生这些海商肯定回去就要把贿赂大量押注到浙党身上。

距离下一届京察还有三年,杨天生的策略在这几年之内倒是可以实行,但王文龙知道东林党这时正在布局,只等下一届京察开始,他们就知道东林党有多利害了。

不过现在王文龙该说的话也说了,再多劝也没有必要。

杨天生又问道:“不知建阳公可熟悉海外的情况?”

王文龙笑道:“你是想要问日本吧?”

杨天生笑着点点头,日本航线才是他们这些福建海商最容易获得利润的航线,毕竟中间没有欧洲人赚差价。

不涉及大明,王文龙这回的回答就很直白:“朝鲜一战拖死丰城秀吉后日本的局势就已经确定了,丰臣秀吉的旧部中本来就有许多矛盾,他一死没人压得住。”

杨天生他们都是主要做对日贸易的,对于日本的情况也很熟悉,闻言惊讶问道:“如今丰臣秀吉的旧部也已经组成了西军抵抗德川家康的进攻,建阳公居然能这么肯定战争结局?”

“丰臣秀吉旧部利益分配不均,老大一死怎么可能打硬仗?组成的西军说不定自己都要先打起来。加藤清正和福岛正则这时说不定已经打算反水去攻打小西行长了。”王文龙笑着说道。

他又补充说:“丰臣秀吉的势力一亡,德川家康又不像那些草根武士一样需要靠对外侵略稳固自己的地位,日本多半会安稳下来,再过不了几年,日本就要着力与大明恢复友好关系,努力发展经济了。”

“建阳公真是大才,不出大明居然能对日本局势洞悉的如此清楚。”杨天生颇为感慨。

他们这些海商也时常在预测日本的时局,但多半以为丰臣秀吉的余部还有足够势力,日本的这场内战还要打上一阵子,却没想到王文龙给出的判断这么果断。

当然,此时他也只是把王文龙的话当成一种观点,将信将疑而已。要直到几个月后丰臣秀吉的旧部果然分裂,小西行长在内斗中直接战死才把这群海商给看的目瞪口呆。

王文龙的预测和事情发展几乎完全一样。

甚至直到许多年后,杨天生已经成为开台的一方枭雄,在大员岛拥有自己的武装和领地,教育自家子女时还会谆谆说道:“你等要开眼界,知轻重,千万不能以为有些财力就轻视天下人物……莫以为古书上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的诸葛孔明是作假。

当年我便亲耳听过王建阳公纵论天下局势,所言字字皆中,便仿佛这天下是按照他所说之话推演来的,若非亲眼所见,我也不信世上会有此等奇才。

自那之后我便常与建阳公保持联系,虽然在得到这样教导的机会颇少,但每每他开口言之时事判断,总是让我豁然开朗,咱们家光是从他判断之中得到的利益,就值十万两白银了……”

七月初八日,一大早,丽文坊王家张灯结彩,王文龙和沈珫先在家中设置酒宴请月老,沈璟没到,只能请徐学聚吃了一餐,还有一封谢媒的折银托人寄给沈璟,吃过谢媒的宴席王家门外就大吹大擂起来。

本来这时的婚宴都是吃晚饭,但因为这两个月福州府外的流民聚集太多,金学曾怕出事情,所以已经下了宵禁的命令,王文龙只好改成吃午饭了。

王家门外摆了沈珫家八十多对的官衔灯笼,排出了两条街去,全副执事,一班细乐,八对纱灯,引着沈宜修的四人大轿,后面的跟着沈珫、徐学聚两乘官轿,一起送沈宜修进入王家。

轿子进入丽文坊,沈家送了几封开门钱,然后大门洞开,里头便一派鼓乐声欢迎出来。

王金贵算作王家长辈,一身细绸的衣服,缎靴金带迎出来,揖让升阶。

沈宜修落了轿子,王文龙纱帽宫袍、披花簪红引着新娘到了正厅,奠雁、拜父母牌位,接着又是给沈珫献三遍茶,摆上酒席。

这年代的婚礼是两家成为一家的仪式,和男女之情关系不大,全程王文龙和沈宜修两人都按礼仪形式,手都没得牵。

礼定后还没结束,沈宜修要到后宅去做女子入家门的仪轨,由张氏操持引领,而王文龙则穿的跟年画里的财神似的去席上待客。

家里头人少,每个岗位都紧缺,沈珫作为老岳丈也有得忙,亲自带人前头去迎宾入府。

到了大中午客人也陆续来到。

只见一个穿着酸臭儒衫的老头子带着个老眼昏花的仆人走进府中。

沈珫最开始只当这是王文龙邀请的什么编修先生之类的人物,直到听见旁边的闽侯县衙的师爷小声提醒:“这位是前南京礼部尚书黄鸣周!”

沈珫才大惊,连忙拱手与他见礼:“原来是止庵先生,晚辈有礼了。”

黄凤翔可是帝师,隆庆年间的榜眼,比他这么一个刑部主事要高多了。

黄凤翔点头笑道:“有礼有礼。”叫仆人放下自己新编的一部《泉州府志》做礼物就进去找王文龙说话。

黄凤翔进去后不久又见几个轿子停在门口,一群王文龙的年轻朋友陆续而来。

“闽县徐兴公、徐熛。”

“泉州李国助。”

“漳浦林志瑞。”

旁边的师爷再次跟沈珫介绍:“李国助是李旦家的公子,徐家兄弟是闽县豪富,林志瑞是漳浦林士章公的六少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