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250章 铸币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50章 铸币

作者:无相黄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8:04:1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见众人都对自己的文章感到满意,王文龙提议说道:“大家就照着这文章的路子,搜寻身边的古书上的奇妙事情,给与猜测分析,一定要实行咱们物理社的方法,不言怪力乱神,尽量用合理的方式去解释。”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思索古书上有些什么奇妙事件。

王文龙对于写这种伪科普作为物理社的发刊之作毫无心理压力,他知道无论东西方在接受近代科学之前都必然经过一个神秘学以及博物学兴起的阶段。

在西方大航海时代之前,就有许多海妖精怪的小册子流传,许多博物学家甚至将小册子上奇形怪状的生物当做现实的生物去研究,也就是这些奇怪生物引起的好奇心驱使科学家开始真的研究生物学。

而在中国也是一样,历史上中国最早的著名报刊中就有一本《点石斋画报》,每期的内容都是一些新奇古怪的时事,什么僵尸咬人、死而复生、空中出现蛟龙之类。

兴趣是科学之母,王文龙觉得在这个年代通过一点有噱头的方法让大众对于外部世界产生兴趣,对于科技发展绝对是好事。

且这种书编起来贼快,照着这路子大家很快就有了方向。

徐光启欣喜说道:“建阳出的这主意实在是好,这书写出来肯定好卖。”

见大家讨论的热烈,王文龙又拿出了一个发财路子。

“如今南方都流行用红毛人的银钱,以为他们的钱造的精美,我在外洋时就曾见过他们铸造银币的技术,却和咱们的沙模铸钱不同,乃是用一种冷压法,道理也自简单。我见红毛人的银币流传广泛,在福州时就想推广一种制作银币的机械,只是一直没腾出空来生产,如今稿纸已经有了,我想交给咱们物理社制作,若是咱们自己可以铸造银币,或至少生产铸造银币的机器,想来也是一条发财路子。”

物理社众人中还真有不少对于制造业感兴趣的,闻言都来看王文龙的草稿,王文龙一番讲解原理,大家听懂之后不禁又是面露喜色、纷纷点头。

徐光启先称赞说:“如今在南方流行双柱洋钱、十字钱和盾钱种种,商人多以此前方便使用而大量囤积,建阳这铸币机的设计看来极有道理,若是咱们自己能够铸钱,物理社的经费就不愁了。”

这年代的官方货币是铜钱和宝钞,但实际上大宗交易中大量都在使用银子。

因为白银在明代一直没有获得官方的法定货币地位,实际百姓使用之中,也是将大块的银子剪成小块去用,既然把银子剪了都没事,私铸银元就更不算什么犯罪的事情。

且随着这几十年间的外洋贸易,欧洲人的银币也大量流入中国。

欧洲人的银币重量统一,纯度又还过得去,在交易之中的信用非常不错。

王文龙在福州时仔细观察过,所谓十字币、盾币、双柱币这些此时西班牙人铸造的银币其实质量真不怎么高。

因为此时西班牙在南美殖民地制造的银元许多还在使用手工打制的技术,就是拿个刻出精美花纹的榔头对着圆形的银片敲几下。

铁的硬度是六,白银的硬度只有二点七左右,利用银子的硬度低于钢铁的原理,敲打两下就能直接打出花纹。

不过这样手工制造的银币质量也就可想而知,许多花纹都印的歪七扭八。

要等到十八世纪以后,南美的银币才转而大多数使用机器制造。

而王文龙拿出的设计图是一台肘动机制铸币机,就是后世博物馆里头压纪念币用的那机器。

这东西在后世看来不怎么起眼,但毕竟是通过机械设计的,各种杠杆结构以及齿轮的配比都经过精密技术,并且符合人体工学。

一个人摇两下肘柄就能压制出精美的银币,放在这年代妥妥是划时代的发明,设计的实用性以及效率都已经超过了原历史上百多年后牛顿改造的铸币机。

而此时众人虽然不知道这机器的效果如何,但是看到这精密的设计图纸就觉得有戏,大家纷纷提议:“此物应该赶快实验。”

徐光启也是个机械爱好者,看着这机器眼睛都发光,主动说道:“我可以来负责制造。”

“子先愿意牵头那是最好不过了。”众人纷纷同意。

徐光启的经营和制造才能在这时早已经显现出来,把这事情交到他手上,大家都觉得很靠谱。

王文龙也觉得徐光启适合干这事,点头说道:“不如咱们物理社专门成立一个设计制造院,就用来研究新式机器,日后若是能做出发明,往小了说可以壮大物理社的财力,往大了说那便是利国利民之事。”

中国古代的文人普遍对于技术发明有极大的兴趣,对于发明家也十分尊重,光是看上古之时的伟大发明被归功于谁就明白:

黄帝发明轮子、鲁班发明锯子、嫘祖发明养蚕……不管这些事情在真实历史之中是不是他们做的,能把这些发明的功劳归功到高贤大德身上,无疑都表现出古人对于改善世界的发明者所带有的崇高敬意。

众人纷纷同意:“在下赞成成立设计院。”

“附议。”

“附议!”

于是在东园的一间大书房中,物理社的设计制造院正式成立,第一任院长就是徐光启。

……

开完会,确定了物理社的发展方向之后大家便开始筹办物理社书坊。

王文龙思索后提出书坊的名字起为“一理堂”。

物理社所追求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找到“天上地下是一理,五洋八方可通行”的客观世界终极真理,这个“一理堂”的名字一提出瞬间就获得众人称赞。

然后便进入紧张的编书阶段。

跟着大家一起头脑风暴,很快将《古今未解之谜》第一册的内容给敲定。

王文龙在写书的过程中不断和物理学社中的众人讨论,一番交流下来,他心中感叹,这物理社中的众人的确是颇有才华,但是明显偏科。

这群人里头有博物学眼光的人不在少数,说起古代书籍,各自引经据典,但是对于科学的了解就实在太少。

以至于《古今未解之谜》第一册中的大多数未解之谜解析都得由王文龙自己来做。

其实在王文龙看来众人提出的大多数未解之谜的答案都很简单:死而复生是临床上的假死现象;诸葛亮火烧上方谷之时下起大雨,可能是因为热气蒸腾送上大量烟雾导致空中水汽凝结形成降雨;陈登爱吃生鱼片,呕虫三升而死,那是寄生虫感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