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406章 辽东铁骑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406章 辽东铁骑

作者:无相黄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8:04:1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朝鲜商人刚走,又有几个穿着汉人服饰的汉子好奇走到这货店前,看向那一筐筐药材,有人惊讶说:“铁山如何有如此新鲜的黄柏和大黄?”

“是大明产的。”

听说这药材是从大明运来的,那汉子连忙表示:“我乃是镇江堡九连城的军官,要见这贩货的商人。”

这两味药是王文龙专门让毛文龙带上的,毛文龙原本还有些不愿,以为到铁山卖不掉,觉得不如直接在金州出货。

此时听说有军官要见他,显然又是大生意上门,毛文龙又惊又喜,王文龙冲他笑着点点头,毛文龙连忙向外边走去。

他拱手先唱个喏,“我便是从山东贩货过来的客人,军爷叫我何事?”

那军官问道:“你们这两味药贩了多少斤。”

毛文龙道:“手上还有千来斤。”

那军官直接道:“说个价来。”

毛文龙斟酌着道:“好歹有千来斤,路途又远,算六百两可否,这已是不挣钱了。”

说什么不挣钱,其实这药材进货价还不到十两,这已经是飞起来坑人。

而那军官闻言却眼睛也不眨的就表示:“我都买了!”

毛文龙直接呆愣,那军官追着问什么时候能再贩运药材过来毛文龙都没有反应过来。

说定生意五百两银子是大数目,那军官也没有这么多现金,但是表示可以用军票。

这东西送回山东可以跟当地衙门换银子,毛文龙有他舅舅的关系,军票不敢说十成的兑出来,但兑一个七八成还是有的。

说定了买卖,毛文龙回到店里满脸的不可思议:“这铁山的生意也太好做了!”

王文龙笑着说道:“现在伯龙该相信皮岛若抓在手里能多有利可图了吧?”

辽东是前线开发地带,属于生地,疫痢常作,对于大黄、黄柏这种可以除疫的药材非常缺少,偏偏这两味药材又是贱物,所值不多,没有多少商人愿意从金州将这便宜的药材运到鸭绿江一带贩卖,王文龙也是看笔记小说中知道辽东缺大黄和黄柏这两味药,甚至把产地价格都给炒高了。

到这时开卖货物还不到半个上午,而随着消息传开,晚饭前来问价买货的人只多不少,甚至有人从朝鲜的盐州、定州一带赶来。

交易所用的货币也是五花八门,当地靠近边境有大片的无人区,特别是明军定辽右位的驻边军户,除了种粮食之外,还弄了大量山货,这些东西在当地都不算值钱,但送回山东绝对有价无市。

毛文龙也没想到自己的货会这么好卖,最开始他还愿意收盐引、军票,到下午开始便对这些东西看不上,因为仓库里已经堆满了人参、貂皮、东珠等珍贵特产,甚至白花花的银子也堆了不少,这些银子都是从边境的九连城送来的。

九连城、义州一带还真不缺银子,都是开发的军饷。

这并不是说大明对于这些边境城市有多好。

大明最初经营辽东用的是军输制度,给卫所兵发放的军饷大量都是士兵们需要的粮食布匹等实惠东西,但是随着建国日久军输制度也渐渐被破坏,长距离运输粮食布匹都要做防霉处理,还会有损耗,收货之时还要扯皮,这些全都是管理成本。

大明渐渐懒得运粮运布,于是就将布匹搞成了布花折色,即给军户发放与布匹相应数量的其他东西。折色的东西多种多样香料、煤炭、盐巴、银子都有,但是送往鸭绿江一带最多的折色就是白银。

理由一想也就明白,一两白银能换一石谷子,是从山海关以南千里迢迢运来一石谷子方便,还是运来一两白银方便?光是把布匹粮食换成白银,节省下来的运输费用就足够养活一大票官员了。

而对于边境屯垦的士兵来说,这实在不是什么好事,边地苦寒,要啥没啥,他们缺的是布匹和粮食,拿着白银能有啥用?每一次发饷,布匹和粮食价格就直线上涨。

但对于毛文龙来说,白花花的银子运回关内,没有比这玩意儿更保值的了。

八百料船只所装的货,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售卖完毕,连驾船到铁山的山东船长也满脸惊叹,连连感叹:“今日刚才知道这铁山竟是如此大一个市场。”

而当地的边民则更是激动,他们的物资太过紧缺,听闻铁山有大批货物到来,连九连城的军户都已经开始向着铁山赶,许多本地商人还追着毛文龙询问他们什么时候再运货过来。

毛文龙喜气洋洋的数钱时,提前一天王文龙已经动身去往九连城。

后世的丹东在此时是一个驻军上千,总人口大约三万的边镇,因为靠近边境,市面非常繁荣。

王文龙带着礼物进城,直接就被李芳春引荐给了查大受。

查大受身材比李芳春更加高大,脸上两道刀疤,一看就是那种悍不畏死的武将。

他见到王文龙便先夸奖说道:“建阳先生写的小说话本甚是好看,咱们辽南皮影戏里早都演火了,那味道是别人写不出来的。”

“查总兵过奖了,在下动动笔墨,拿比得上总兵为国建功威震番邦?”王文龙连忙谦虚。

两人寒暄一阵,王文龙主动将话题转向正事:“在下想借皮岛开贸易货场,想走走总兵大人的门路。”

“此事我已听李芳春说起,涉及朝鲜之事,这便有涉外藩了,办起来不容易。”查大受为难说。

“总兵大人能否帮忙联系上李军门的子弟……”王文龙笑着说,“大人是李军们的亲信嘛。”

查大受连忙撇清说道:“我乃武官,粮饷功劳都出自朝廷,同李军门同朝为官,也都是为朝廷办事,说什么亲信呢?”

王文龙一笑,辽东铁骑大多是李家军阀,但他们自己自然不会承认。

李成梁坐镇辽东几十年,治理辽东很有效果,但是他的方式纯纯却是军阀做派。

李成梁带兵出去和蒙古人打仗,在抢回来的土地设立卫所,而对部下的奖励就是实实在在的赏赐卫所官职。

把卫所看成领地,将卫所兵算作佃户,卫所官职基本上就等于领主。抢越多地,领主当的就越大,李成良对自己手下的亲信进行“分封”,而他手下的亲信又对自己手下的亲信再“分封”。

只要能打胜仗抢回土地李成梁就有庄田分给手下,如此一来辽东铁骑的战斗力怎么能不强?

但也是同样道理,最后使得辽东铁骑的领导人全都是李成良的旧部、家将、子侄。…

如今的辽东副总兵查大受、祖承训都是当年李成梁的手下亲兵。查大寿手下参将李芳春也是查大受当年的家将。

包括李成良的子辈:儿子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梅,侄子李如樟,个个都是军头。祖承训的儿子祖大寿、祖大弼,侄子祖天定、祖天乐也都有军官职位。

所以为啥辽东十年换八个总兵都管不住兵马,七十几岁的李成梁一回到辽东总兵的位置上,辽东立马就太平无事了?这可是个相当排外的集团。

就这缠枝连蔓的关系,只要有李家人出面,王文龙相信把个皮岛弄下来也是轻轻松松。

王文龙毕竟也是京官,还是个大名士,面子摆在这里,查大受该给还是要给,更何况王文龙送的礼物也挺合查大受的心意,他笑着说道:“有王舍人开口,俺老查没有不出力的道理。”

王文龙笑道:“总兵大人果然英雄气度,快人快语。”

“事情能不能办到我不敢说,但我自帮你找有份量的人,能不能说动便在王舍人自己了。”

王文龙思索一番,谢道:“如此便有劳查总兵,还请总兵大人将礼物笑纳,且我另有一份礼单送上。”

查大受笑道:“王舍人客气。”(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