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4章 写手鼻祖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4章 写手鼻祖

作者:无相黄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5-03 18:04:13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王金贵的老伴张氏做饭忙活了一下午,几人进屋后她捧上酒饭,颇为丰盛,鸡、鱼、鸭、肉堆满春台。

邓志谟摆手笑说:

“我不过是过来用一餐便饭,何必如此讲究?”

王金贵说道:“邓老爷是双峰堂的大人物,余老爷都尊为上宾的,这小小的席面也不成个礼数,邓老爷愿意用就是给我们面子了。”

王文龙闻言一愣,双峰堂,这不是明末大书贾余象斗的书坊吗?

然后他就猛然想起了邓志谟是谁。

邓志谟,字景南,号竹溪散人,明代重要通俗小说家,《铁树记》《咒枣记》《飞剑记》的作者。

这人的作品王文龙前世还看过,不得不说,王文龙记忆之中邓志谟的小说品质极其粗糙,但是丝毫不减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为这人的写作胜在量大。

邓志谟除了写小说之外还编了大量的书,从小品文集锦到笑话集,从诗词集乐谱,从生活百科到写作指南,甚至他还编过一本后世旅行攻略的鼻祖——介绍天下道路的路程书《一握坤舆》。

王文龙思索一番才想了起来邓志谟说的是啥,然后就想笑。

邓志谟说了不少此时建阳书房的运营细节,接着就一直询问西洋风俗。

而对于随口就能说出这些书名的王文龙邓志谟则是由衷敬佩,只觉得王文龙见多识广、博览群书。

王文龙是个人精,自然故意选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和他聊天,只用几句话就拉近两人关系,很快便被邓志谟引为知己。

邓志谟心中点头,张口问道:“王兄这次回来可是想要进场科考?”

他又说:“如今便是要寻找那烂陀寺怕也需要通过查询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对应上实际位置才能得知具体地点了。”

后世人的问题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太多,每天打开手机就是海量的信息涌入,看都看不过来。

王文龙自然是信口胡诌。

邓志谟一边吃菜一边问道:“听小友的口音似不是本地生人?”

王文龙想不到王金贵居然给他介绍了这么一位历史名人,也瞬间重视起来。

王文龙又道:“如今印度早已没有多少人信仰佛教,不光是当年唐僧求学的那烂陀寺早已荒废,就是佛祖当年涅槃的菩提树、讲经的鹿野苑也已淹没在荒草之中难以找寻了。”

“那暹罗国中有一种巫师,专门收集小儿的尸身制作成神像,称之为古曼童。当地人以为这种小鬼心智不成熟,只要对其供养,逗得古曼童中的小鬼开心,那小鬼便会如同小孩一般,愿为主人取得钱财或是满足心愿。想要得到横财者,多供养此物。”

古代就算是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这种古代的超大部头书籍也不过是不到十亿字的规模。

几句交谈之后,王文龙就意识到邓志谟兴趣广泛,尤其是对于新鲜的见闻颇有追求。

《三宝太监下西洋》是万历二十五年出版罗懋登所著的长篇神魔小说,以郑和下西洋为背景,只不过整个故事完全没有写什么航海的旅途,主要内容是郑和下西洋得到碧峰长老和张天师的协助一路斩妖除魔的故事。

邓志谟闻言瞬间对那所谓的天竺佛国感到万分失望,作为儒生他实在无法去崇拜一个连历史都没有的国家。

他原本还担心王文龙年纪轻和邓志谟交谈时怕会得罪人,可是很快发现自己全然是多虑了。

简单说这位就是历史上第一批商业写手,后世所有接单码字的写手都得尊奉他一声老祖宗。

邓志谟点头思索,却是更为感兴趣。

邓志谟闻言皱眉说道:“暹罗国想必没有正派的僧道,否则怎会让这种邪法大行于世?”

王文龙摇头笑道:“这暹罗国上下都极为信佛,甚至该国习俗,男子七岁之后都要剃度当一段时间沙弥。”

王文龙摇头笑道:“那只是小说家言,其实西洋诸国也如大明一般,有农民,有士兵,有工匠,并没有什么神佛精怪。”

后世随便一家大学图书馆藏书就轻易超过五十万册,哪怕每本书都只有十万字,一个图书馆的馆藏也就能轻松超过永乐大典或是四库全书的字数。后世随便一个普通人所拥有的阅读资源甚至就能超过此时的皇家。

虽然时代不同细节肯定相差极远,但是王文龙知道邓志谟根本没有机会去证实,也就不怕牛皮吹破了,什么轰动讲什么。

邓志谟啧啧称奇:“这又奇了。他们既然信佛,又如何有这许多阴诡之事?”

说来好笑,虽然是书坊作者、神魔小说作家,但是邓志谟居然在与王文龙交谈之前还不知道《大唐西域记》这本书的存在。

索性他就让王文龙多点时间和邓志谟交流,吃完饭之后王金贵让张氏给两人泡了茶,然后就找个借口和老伴儿孙子一起到厨房去收拾,留出地方让两人聊天。

邓志谟闻言果然颇感兴趣,问道:“不知小友在南洋去过哪些国家,彼处风土可是同《三宝太监下西洋》中所写相似?”

故事之中永乐帝是玄天上帝转世,郑和是蛤蟆精转世,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寻宝,一路上还有满天神佛相助,把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直接写成了翻版西游记,整体内容相当扯淡。

他只能含糊道:“印度之地文字语言并不统一,王朝分分合合,也没有设立史官的传统,百姓都以口耳相传的史诗当做历史。时间久了竟连自己古代王朝都不知晓,佛祖涅槃去今一千多年,他们竟而忘记也是有的。”

根据后世的研究,之所以这人会写这么多主题不一内容繁杂的书,其实反映的就是这时书籍出版的商业化程度已经很高。

王文龙不好当着邓志谟这么一个信佛的说佛教还是从印度教里头分化出来的,真要说起关系得管印度教叫祖宗。

邓志谟决定要去找来《大唐西域记》好好看一看。

但是他只是依靠着几个书坊看书,怎么比得上接受过后世信息轰炸的王文龙。

邓志谟颇为惊讶:“我常听人说这暹罗的名字,却不知原来西天佛国与这暹罗国竟是连着的。”

邓志谟虽然是读书人,但是对于这年头的大明读书人来说,海外国家就如同传说中的西天一样,只有模糊遥远的印象,居然真把小说中的事情当成真实。

经历过知识爆炸时代的王文龙脑海中知识的丰富程度自然是邓志谟拍马也赶不上的,稍稍交谈便能让邓志谟颇为佩服。

邓志谟长期和此时的建阳书坊合作,书坊需要啥书他就就写啥。

王金贵在旁边看着发觉王文龙这家伙口角非常灵便。

王文龙道:“我是南洋出生,自小跟着父母在外藩生活,因着双亲都去了,这才奉父母遗命回到大明。”

王文龙脸上露出惭愧之色:“不瞒邓兄,我父亲虽然在西洋请了一个秀才工给我开门,让我懂得一些文字,看了不少杂书,但是我却实在没有写八股的本事,今日央求伯父请了邓兄前来,其实乃是我想写一部小说,想要请邓兄帮忙看看。”

他又问道:“既是佛门净土,为何天竺之人却不信佛教?”

邓志谟热爱读书,到建阳来做文人除了为挣钱之外也是被常到书坊之中能够接触更多的书籍这一优势所吸引。

继而他却又对玄奘法师产生无比尊敬,觉得天竺人自己都忘记的历史却被玄奘法师记载下来,连外国人都要去他的书中寻找自己的历史古迹,可见玄奘法师之伟大。

邓志谟是信佛的人,听闻不禁连连叹息。

后世人能接触到的信息的数量远远不是这年代的人能够相比的。

王文龙拉开话匣子:“暹罗国离着印度极近,印度便是古时的天竺了,佛教影响是极深的。”

邓志谟早已经把王文龙引为知己,闻言道:“我还倒是什么事情,原来只是看书,这有什么好求的?贤弟尽管拿来。”

王文龙道声谢,进屋把《儒林外史》第一章的书稿拿了出来,邓志谟接过之后表示自己回去就拜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